SPA优化算法详解:以Cartographer后端为例
要点提炼:SPA优化是Cartographer后端采用的核心优化方法之一。从SLAM角度看,SPA优化是一种位姿图优化,而数学上则本质上是L-M优化算法。求解L-M优化的核心在于求解增量方程。由于不是所有位姿节点间都有约束,海塞矩阵具有明显的稀疏性,这允许加速海塞矩阵的乔里斯基分解,实现大规模优化问题的近实时求解。
占用概率更新:Cartographer通过查表的方式更新栅格单元的占用概率。 Global SLAM(后端)闭环检测:构建子图与路径节点之间的约束关系,进而描述成一个位姿图。图中的约束描述的是轨迹节点与子图之间的位置关系。
cartographer安装包括三个部分:cartographer、cartographer-ros、ceres-solver。其中,cartographer是计算部分,cartographer-ros是算法在ROS中的数据交互,ceres-solver是用于非线性优化的google库。安装方式有两种:集成式下载配置或单独下载编译。
通过调整节点的位置,使得整个图满足所有的约束条件,从而得到最优的机器人轨迹和地图。这个过程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和优化算法,但Cartographer通过高效的实现方式保证了实时性和准确性。
LOAM后端优化算法分析
1、LOAM后端优化算法分析如下: 位姿变换G的理解: 核心:位姿变换G是将雷达坐标系中的点转换至世界坐标系的关键函数。 组成:T包含旋转R和平移t两部分,旋转矩阵R以欧拉角表达,涉及sin和cos函数;平移t直接对应坐标变化。 损失函数D的定义与优化: 定义:损失函数D的目标是求解雷达特征点与Map之间的最小距离。
2、优化过程最终通过迭代求解,不断调整位姿参数,使得点到Map的距离最小化。这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数学和编程技术,共同构成了LOAM算法后端优化的精髓。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SLAM相关技术,推荐深蓝学院提供的SLAM课程,该课程将提供更全面、深入的知识体系,帮助理解并实践SLAM技术。
3、LOAM算法在实现上,通过将激光雷达的每帧数据分别输入前端和后端算法进行处理。前端算法计算相邻两帧之间的运动,用于校正畸变,并以10Hz的频率运行。前端算法的输出随后被后端算法处理,进行运动补偿后的点云与地图的配准,运行频率为1Hz。
4、综上所述,LOAM算法通过拆分SLAM问题为前端里程计和后端建图两个算法,实现了高精度、实时性的激光里程计和建图功能。该算法在特征点提取、特征点匹配、运动估计和建图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设计和实现,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。
Top-Down性能分析方法(原理篇):揭秘代码运行瓶颈
以数据缓存为例,通过Top-Down方法,首先识别到问题位于后台端(Backend Bound),进一步细分至后台端的两个子部分:核心瓶颈(Core Bound)和内存瓶颈(Memory Bound)。在内存瓶颈中,再深入分析至数据缓存(L1 Bound)问题。最终,识别出L1数据缓存作为性能瓶颈所在。
Top-Down性能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从宏观层面入手,逐步深入到具体问题。通过将cpu执行时间分解为不同阶段,聚焦于关键部分,直至找到影响性能的“瓶颈”节点。在Top-Down方法中,CPU执行时间被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:前端(Frontend)绑定、错误推测(Bad Speculation)、退休(Retiring)和后端(Backend)绑定。
视觉SLAM综述
超详细语义视觉SLAM综述:语义vSLAM的核心优势 适应复杂环境:语义vSLAM不仅能获取环境中的几何结构信息,还能识别物体并获取语义信息,以适应复杂环境,执行更智能的任务。 预测动态对象:与传统vSLAM基于静态环境的假设不同,语义vSLAM可以预测动态环境中对象的可移动属性。
视觉SLAM是机器人领域中的核心技术,其目标是实时构建环境地图并定位。以下是视觉SLAM的关键要点:核心组件:视觉里程计:主要负责姿态估计,通过实时追踪特征点实现。例如,MonoSLAM使用单目EKF实现,但受制于场景限制。后端优化:通过非线性优化提升轨迹和地图的一致性。
语义视觉SLAM(Semantic Visual SLAM,简称语义vSLAM)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,它将语义信息与传统的视觉SLAM相结合,以适应复杂环境并执行更智能的任务。本文将从语义vSLAM的主要问题、语义信息提取、语义对象关联以及语义信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。
视觉SLAM综述 SLAM(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)在1986年首次应用于机器人领域,目标是在未知环境中实时构建地图并定位自身。视觉SLAM(vSLAM)仅依赖于相机作为外部感知传感器,具有视觉信息丰富、硬件成本低的优势。经典的vSLAM系统包括前端视觉里程计、后端优化、闭环检测和建图四个部分。